查看原文
其他

专访香港政府原首席智囊:推动人心回归,要让“国家好,香港才能好”成为港人信条

洪俊杰 上观新闻 2022-07-07
上次专访刘兆佳教授还是在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,从离香港中文大学最近的港铁“大学站”出来,还能看到风波的不少印记:多个地铁闸机被破坏,墙上留有标语的痕迹,地面依稀能看到黑漆字迹。
那时的香港,正面临自1997年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。但与当时外界忧心忡忡不同,坐在港中大崇基学院信和楼433办公室里的刘兆佳,更期待香港社会能从这场风波中明白些什么。“融入祖国是历史大趋势,香港不该也无法抗拒。”他用带有浓重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反复强调这点。


刘兆佳是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、港中大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。在2002年到2012年间,他担任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,以政府首席智囊的身份,为特区决策层提供政策建议。
3年过去了,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,我又通过微信电话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。如今,这位75岁的老人现在更愿意谈的是香港未来该如何更好融入祖国——从制度设计、人心回归、管治团队等层面。当然,我们还是希望延续3年前的话题,从那场修例风波说起。
反思修例风波——
未来得做更多治本工作
上观新闻:现在再回头看2019年那场风波,它能给香港社会带来哪些反思?
刘兆佳: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事件不仅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国际形象、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,还冲击了香港原来引以为傲的价值观——崇尚法治、民主包容及保护私人财产。更令人遗憾的是,风波严重冲击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关系,伤害了两地民众间的感情。还有一点,这场风波之后,外部势力更将香港问题“国际化”,贬损香港国际声誉、制裁香港个人和实体,香港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。
痛定思痛,香港社会开始思考,未来应该如何处理好社会内部问题;如何处理好香港与内地、香港与西方的关系;以及,如何让“一国两制”实践重新回到合理、正确、稳定的轨道上去。
上观新闻:之后就是中央出手安香江。
刘兆佳:在我看来,无论是《香港国安法》还是完善选举制度,更多是种治标的手段——将那些不利于“一国两制”实践的破坏力量,从香港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层面迅速驱逐出去,以此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社会秩序,阻止外部势力插手干涉香港事务,维护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。经过这两年的拨乱反正,香港社会正开启良政善治新局面。
我想,接下来更需要做的是治本工作,也就是逐步解决困扰香港多年的社会深层次问题,为香港找寻未来发展路径。还有,就是要进一步落实“爱国者治港”原则,团结更多的积极力量,推动香港人心回归,进而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
推动人心回归——
“国家好,香港才能好”要成为共识
上观新闻:你提到了人心回归,也就是媒体常说的“二次回归(从政权回归到人心回归)”。
刘兆佳:推动“人心回归”已成为中央对港政策的重要部分。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,“加强对香港、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、国情教育、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,增强香港、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”。
回顾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就会发现,只有当人心“真正”回归之后,才能给“一国两制”在香港的全面准确实践提供思想保证。尽管现在利于人心回归的因素越来越多、推动人心回归的力度也不断加强,但思想心态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,需要有序推进。
上观新闻:在你看来,推进人心回归的路径是什么?
刘兆佳:我想,香港的人心回归可以依循三个阶段向前推进,依次为“基本责任担当”、“利益共同体”、“命运共同体”等三个阶段。在此过程中,港人对国家民族的认知不断提升,最后产生强烈的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。
具体来说,在“基本责任担当”阶段,港人需要明确,虽然他们与内地同胞在一些权利和义务上有不同,但作为“一国两制”下的中国公民,仍要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,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、确保“一国两制”在港全面准确实践等。
等到了“利益共同体”阶段,港人需要明确,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、产业转型、民生改善以及长治久安,都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。“国家好,香港才能好”要成为广大港人的共识和信条。
最后是到了“命运共同体”阶段,港人逐渐明白,香港命运已与内地命运紧紧相扣、难以分割。这个阶段,香港市民对国家民族产生强大的认同感、光荣感和信任度,对内地同胞了解、尊重和友好,对国家民族的前景充满乐观和期盼。到了这个阶段,才能算真正做到了从政权回归到人心回归。
融入国家大局——
对接得好才能连接得好
上观新闻:人心回归的过程,也是香港找寻未来之路的过程。
刘兆佳:我想,由于外部势力在“修例风波”中的企图没有得逞,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,香港未来能从美国西方得到的发展机遇和“特殊优惠”恐怕会不断减少。
从整体看,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,其未来发展的定位是在努力维持与美国西方的经济、贸易和金融联系的同时, 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强化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经贸联系,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加入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。也就是说,通过加强与内地及发展中国家的联系,让香港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动力。
与此同时,在“逆全球化”思潮愈演愈烈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,香港要实现产业向高增值、知识密集和创新科技方向转型,并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实现民生改善,在我看来,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积极参与“十四五”规划,是一种理性的选择。
上观新闻: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还要做些什么?
刘兆佳:在我看来,香港融入大湾区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幕才刚刚开启,未来还要做好双方对接工作,其中就包括政策、标准、信息、法律、规则等领域对接。对接好了才能使双方连接得更好。
还有一个问题,过去在反对派的鼓动下,有些市民对香港融入国家大局存在抗拒情绪,也使香港错失了不少重要机会。如今,爱国爱港力量要多介绍融入国家的益处,帮助年轻人找到更多的发展空间。毕竟,一边是本地青年所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,一边是香港空间有限、机会少,北上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这些年,虽然疫情导致两地交往不便,但越来越多的青年前往内地发展,当然这也需要特区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。
期待管治团队
尽快作出成绩取信于民
上观新闻:你提到特区政府,那么新一届管治团队面临怎样的施政局面?
刘兆佳:我认为,新一届特区政府在治理香港与推动发展方面,应该会比过去容易一些。这主要归功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,之前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李家超时说,“中央对你充分肯定,也充分信任”。此外,爱国爱港力量如今主导特区立法会,过去反对派肆意阻挠议事议政的情况也不会出现。还有,过去几年,香港社会“泛政治化”倾向明显,现在大家逐渐意识到解决经济民生问题的重要性。我想,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大家会愿意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上展开合作。
当然,李家超团队也会面临不小挑战。从外部来看,香港要面对全球经济下滑的现实,美西方势力还会继续影响香港的繁荣稳定。从内部来看,需要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社区传播,还要解决经济民生难题,以及妥善应对经济衰退、通货膨胀和金融动荡。内外挑战对新任行政长官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。
上观新闻:那你对新一届特区团队有什么期待?
刘兆佳:期望新一届特区政府团队能够让人耳目一新,在中央的支持下,在爱国爱港力量的襄助下,真正拿出勇气、高招与魄力,打破利益篱笆,推动香港发展、改善民生。
过去,特区政府还可以把行政不彰的责任归咎于反对派的阻挠,如今已不能把责任再推卸给其他人。也正因如此,新一届政府一定要尽快在一些实际问题上作出成绩,以此赢得香港民众的信任与支持。
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未经允许严禁转载


作者:洪俊杰

微信编辑:纳米

校对:佳思敏



◢ 猜你想看↓↓
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(全文)
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
推窗见绿,出门进园:这个小区的空间做了“微创手术”丨百姓话思想
上海昨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、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
行程卡摘星后,可以随意“浪”了吗?专家解读
重要!上海调整对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管控措施→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


“分享点赞在看,一气呵成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